


4月19日至23日,学校组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委员等一行19人,赴湖北武汉等地开展“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学习考察活动。这次现场教学教育活动,是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主题教育在党外人士层面重实践的延伸。
浪沙淘尽,百舸争流。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怀着对先辈烈士们的崇尚之情,与革命先烈对话。参观者一行走进了阳新鄂东南龙港红军烈士陵园、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在这浓缩了的历史河流中穿行、体验、致敬。
从追寻中缅怀先烈,致敬英雄。阳新鄂东南龙港红军烈士陵园,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捐躯的30万革命先烈而兴建,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带着对烈士的感恩和敬仰,考察组一行站在纪念碑前,抚今追昔,踌躇满志。先烈们的无私奉献与牺牲精神,给中华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我们灵魂受到深刻洗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筑牢信仰之基,我们义无反顾。
从道路中感受初心,践行使命。走进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这里红墙砖瓦的缝隙似乎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与改革的不易,一笔一画都复原着时代的色彩。耳边叫嚣着冲锋陷阵的呐喊声,身边响彻着“革命必胜”的口号。红楼凝碧血,黄鹤绕青松,英雄垂不朽。历史教育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用以改造客观世界。
从思想中感悟伟力,凝心铸魂。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的入口处,“伟大的历史转折”清晰展现。毛泽东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镶嵌在墙面上的一幕幕一帧帧年代图标,穿越历史的隔层,变得有温度,有感情。战场上的硝烟和不畏牺牲的身影,活灵活现映入眼帘。他们一直秉持一个信念:“我要革命,我要不顾一切,我要救这个国家!”“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实践教育我们必须把稳思想之舵,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百年风雨,筚路蓝缕。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有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之称的亚洲踩坑(天坑)和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是毛泽东生平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大冶铁矿曾被誉为中国重工业的摇篮,为中国重工业的兴起和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冶铁矿博物馆,用珍贵的图片资料和实物,浓缩了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和钢铁工业曲折的发展史;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揭露了日本对大冶铁矿的侵略和掠夺。它既是民族先驱艰苦创业的纪念地,也是抗日斗争的见证地。参观者一行,站在“天坑”的边缘,感叹壮观的人间奇迹,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也被一代又一代矿石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历史深深折服。历史经验告诫我们,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山上有黉,珞珈独秀。武汉大学建校以来,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实地参观中,成员们认真倾听讲解,不时驻足端详,详细了解武汉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探索实践,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珍贵史料、一张张定格历史的资料照片,全面展示了武大建校以来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的发展历程。春秋百载,励精图治,这一卷世纪华章,告诉我们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红色教育和现场教学体验,要以“三抓三促”为抓手,进一步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对标先辈先烈、先进典型,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践行使命,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要在日常工作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在抚今追昔中凝心铸魂,坚定意志,凝聚力量,砥砺奋进。
来源:党委统战部 撰稿:张红岩 裴光昭 摄影:许富贵 审稿:辛欢